科技如何赋能文旅融合

2019/4/19 17:29:37 BETTE Views:


1、旅游行业现状分析

2018年,我国国内旅游人数55.39亿人次,收入5.13万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了10.76%和12.3%。国内旅游收入从2007年的7770.60亿元增长到2018年5.13万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20%。从数据上看,整个旅游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。

LBrB23qOOeVMkRH7yFMonrdigXs4NOIyo3RB=KBCqPEkH1555381547284compressflag.png

同时,文化和旅游部成立,文旅融合也给行业带来一些变化和影响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第一,景区门票价格下降,原有核心业务收入下降,对整个景区的运营造成压力;第二,从游客体验上来讲,人们不再是以前 “上车睡觉、下车拍照”的旅游体验方式,他们有了更多体验上的需求,这对景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。

变革之下,A股上市公司的利润数据呈现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。体验型的景区,不管是收入还是市场热度,都在持续增长,而传统景区业绩下行的压力比较大。数据显示,16家A股景区上市公司中,具备自然型景区资源的旅游企业有13家,其中有近40%的公司去年年中报业绩净利下滑,而主题乐园等市场化程度高的体验性业态企业热度不减。

目前传统景区普遍存在三大痛点:景区缺内容、文化缺载体、游客缺体验。

2、未来景区发展趋势

第二部分我就针对天迈这几年的实践,就文旅融合下未来景区的发展趋势进行观点探讨。

第一个观点,旅游体验产品的科技化。比如主题公园里的过山车、大摆锤,这些其实也算是科技型的产品,但是是比较传统的科技型的产品。

现在的科技型产品讲究沉浸式体验。比如美国的西部世界主题乐园,这是一个完全VR的沉浸式主题乐园,它通过穿戴的设备,包括眼镜、手套等,让你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有完全沉浸式的体验。它的好处是沉浸感非常强,而且后期的产品替换、运营成本都不高,不过目前它的技术还必须依赖各种穿戴设备,可能有些消费者会有眩晕感或者不适应。

第二个观点,旅游演艺的科技化。举个例子,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,张艺谋导演大概调用了14000多名演职人员,给大家带来了一场非常宏大的演出。同样是张艺谋的作品,去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“北京八分钟”,他只用了24名轮滑演员、24个带透明发光屏幕的智能机器人……但整个场面的视觉效果绝不亚于2008年,依靠科技展示了一场盛宴。

落到景区上也是这样。目前大多数的景区不管是实景演艺也好,还是各种“秀”也好,都大量运用了各种演职人员。但在国外,一些演艺节目动用的演职人员非常少,两三个演职人员就可以把一场秀撑起来。 这类演艺背后运用了大量声光电、投影、全息等技术。这是基于科技的运用。

第三个观点,文化展示的科技化。这是目前大多数博物馆、展览馆呈现的方式,包括标本、模型等等。比如在韩国有个海洋馆,它就大量运用了大量互动投影、全息、VR等技术,围绕这些技术让游客真正参与到、体验到项目内容中。

PWvdmv=VXvy3MKZgz1lku3jhxTlSebpIkvS8=q9cVpTKG1555381547286compressflag.png

第四个观点,景区的夜游化。有数据显示,有夜游的景区整体收入是没有夜游的景区收入的3-5倍。夜游的产品有很多,比如元宵节故宫的“上元之夜”,包括“印象系列”的演艺,都有夜游产品。这类演艺产品的科技含量会越来越高,不会全部依靠演职人员。

21i12mwGgntd4FbIGe8h5YEZvxM1ORNZ95A4odYMZ3jG61555381547288compressflag.png

我们认为,文旅融合的重点在于“融”,包括融合新业态、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IP。文旅融合最大的好处就是产业链有效延长、消费产品的拓展、产品形态迅速升级。基于以上观点,我们认为接下来的趋势就是——文化是内容,旅游是载体,科技是手段。(执慧)